2015-2019年中國無縫鋼管行業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發布者: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9/5/23 閱讀:1923次
中國無縫鋼管行業的發展趨勢 1.工藝發展趨勢 無縫鋼管主要由熱軋鋼管生產,除熱軋外,尚有采用熱軋穿孔后冷軋或冷拔工藝生產小規格的無縫鋼管,無縫鋼管在鋼管中的比例近幾年穩定在42%一45%左右,焊管有上升的趨勢。無縫鋼管與焊接鋼管比較是材料的可靠性和品種適應性強,尤其適應厚壁和合金鋼的生產。主要問題是投資高、成本高、制造工藝復雜、壁厚和橢圓度公差大。而焊接管實際上是板材的深加工產品,其成本和價格主要取決于板材的成本和價格,在價格相近的條件下,無縫鋼管的市場競爭力因其可靠性強而提高,隨著鋼板質量的不斷改善和焊管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部分無縫管市場有被焊接管替代的可能,但這只是非常有限的領域。 (1)熱軋工藝是無縫鋼管的主要制造方法,占無縫管產量的80%。目前我國擁有Ф100mm以上熱軋管機組4l套,其中熱連軋機組9套,產能445萬噸;精密軋管機組5套,產能60萬噸。熱連軋管機組的生產能力約占無縫管總能力的45%一50%。熱連軋管機組生產的品種和質量水平除軋機本身的技術水平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冶煉和連鑄的制約,因此先進的工藝流程應該是指冶煉至管加工的完整流程。國際知名無縫管企業大都是完整的專業鋼管廠或鋼鐵聯合企業,靠外購坯制造無縫管的企業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領陣地。采用電弧爐或轉爐
冶煉、LF爐外精煉、VD真空處理、全保護澆注連鑄圓管坯熱連軋機(MPM、PQF)管加工,被認為是當今國際先進的無縫鋼管生產工藝流程,采用上述工藝流程可以生產諸如石油專用管、高壓鍋爐管、中低合金管等。鋼的質量水平可以達到較高標準,一般S≤0.015%,深脫硫可以達0.005%以下,15—20ppm,[H]≤2ppm,C可控制在±0.02%,連鑄溫度控制在±10—15℃。天津鋼管公司、寶鋼商貿(鋼管)公司、鞍鋼無縫廠、包鋼無縫廠均已實現上述工藝流程,攀成鋼無縫和衡陽鋼管公司也在抓緊配套工程建設,近期可實現上述工藝流程。對于冶煉設備,電弧爐或轉爐容量不宜小于70—100t,為鋼包精煉創造條件,要充分重視連軋機組的在線檢測手段和自動控制系統,配備先進的探傷系統,對定位為石油管和高壓鍋爐管的生產線,應配備高水平的熱處理和加工系統,逐步實現鋼坯
的熱裝熱送和在線常化、控軋空冷等工藝。 對現存的其它軋機則區別情況加以調整: ——自動軋管機組是國內外最早采用的軋機,無論質量還是效率均落后于連軋機組,但因成本較低,成材率高,尤其適用Ф250mm以上規格,仍具有市場競爭力,應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對中小軋機有計劃地予以淘汰,不再新建。 ——皮爾格軋機已有百年歷史,屬落后設備,只有在生產大規格和特殊鋼管時具有優勢,如Ф426mm以上大口徑、厚壁的高壓鍋爐管等小批量合金管,根據市場需求保留1—2套皮爾格軋機,用先進技術改造,專門生產上述產品。 ——對其它型號的熱軋機組應根據地區和產品定位,形成自己的市場,在質量和品種方面不斷改進,降低能耗和材料消耗,形成低成本的優勢。當然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尤其在供大于求的形勢下,還有一批成本高、質量差的軋機將自然淘汰。凡未完全落實管坯資源的獨立軋管企業,要把與冶金企業建立長期的戰略聯盟作為重要措施,穩定原料、生產和產品質量。(2)目前國內冷拔(軋)無縫鋼管約有20%是采用Ф100mm以下小穿孔機穿孔后的毛管經冷拔或冷軋制造的。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擁有上千條冷拔管機組和近千條冷軋管機組,供冷拔(軋)的穿孔機1l0余套,主要是Ф100mm以下規格.冷拔(軋)管與熱軋管比較具有成材率低和能耗高、勞動生產率低的劣勢。多數小企業設備落后,自動化程度低,其大部分規格完全可以由熱軋鋼管機組生產。應逐步實現以熱代冷,降低成本和資源消耗,落實淘汰Ф76mm以下無縫軋機的產業政策。對定位在特殊用途和熱軋解決不了的小規格鋼管,若仍用冷拔和冷 軋工藝解決,也應采用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液壓冷拔機組和高速超長行程冷軋管機等當今國際上先進技術。 2.市場發展趨勢 (1)國際市場 第一,國際鋼管市場現狀。 世界無縫鋼管生產最多的有四個國家,即德國、美國、日本和原蘇聯。原西德1973年達到203萬噸,1981年達到最高產量236萬噸,1985回落到222萬噸,在此13年間,年產大于等于200萬噸的有9年,其后在120一180萬噸間波動;美國1973年達到357萬噸,1981年達到最高產量434萬噸,9年間年產大于350萬噸的有6年,其后在100-200萬噸間波動,即開工率僅有30%一50%:日本1979年產量達到347萬噸,1981年達到最高產量432萬噸,1979—1988年10年19,年產大于350萬噸的有6年,其后在200—300萬噸間波動,開工率約為50%一70%;原蘇聯1978年達到705萬噸,1988年達到最高產量808萬噸,1978—1991年連續13年年產大于700萬噸,1992年原蘇聯解體,其開工率也僅有30%一50%。而德國和日本開工率相對較高,主要是向我國出口。 據估計,目前世界鋼管生產能力約為5800萬~8000萬噸,其中焊管約3900萬一4000萬噸。總體來看,世界鋼管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產能略有富余。 美國市場:美國是最大的無縫鋼管進口國,根據美國咨詢機構提出的報告分析,每年進口量增長較大,例如2002年進口73.3萬噸,2004年增加到109.2萬噸,年均增幅達24.5%。目前美國對日本鋼
管實施反傾銷
政策,已導致2005年日本鋼管無法進入美國市場,這將給我國無縫鋼管進入美國市場帶來新的機遇。 我國周邊國家、地區市場: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有日本、韓國、東南亞、臺灣、原蘇聯各國等,除日本、原蘇聯和印度外,其他國家的無縫鋼管基本靠進口。根據了解,這些國家每年無縫鋼管的消費量約為100萬噸左右,其中直徑≥140mm的大、中口徑管約為60—65萬噸,占65%左右。目前日本約占據了近40%的市場份額,我國只占有約13%的市場份額。 中東市場:中東是世界主要產油區,除對油井管大量需求外,對管線管、結構管等需求量也較大,每年約進口30多萬噸,其中外徑為Ф219mm以上的無縫鋼管約15萬噸。目前主要從日本、歐洲等國家進口。中國剛開始進人這個市場。 第二,國際無縫鋼管市場發展趨勢。 世界無縫鋼管市場消費規模,在一段時期內可能繼續在1000—3000萬噸左右徘徊。目前,世界上主要十大無縫鋼管生產國為中國、日本、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德國、意大利、英國、法國、阿根廷。其中:中國、美國、俄羅斯的產品以國內消費為主;英國、法國進出口大體相當;其它國家大都是無縫鋼管輸出國。出口量約占各自總產量的30%一70%。而這些國家已組成的三大集團公司,即TENARIS、V&M和日本鋼管聯盟(共有730多萬噸生產能力)。正與俄羅斯最近組成的大型鋼管集團(由本國和羅馬尼亞鋼管廠組成,生產能力約300萬噸)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搶占市場份額。 上述情況說明,國際市場雖然空間不大,但有發展潛力,我們必須積極開發國際市場,努力提高競爭能力,爭取較高的國際市場份額。 第三,近年我國無縫鋼管出口特點。 一是出口大于進口,鋼管已成為我國凈出口產品。二是企業經營戰略有了新轉變,把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長遠戰略措施。目前,我國先進的無縫鋼管連軋機組無論是機型和數量均已成為世界之最,其實際產能已突破300萬噸,占總產能的50%左右,是我國經濟建設及鋼管出口的主力軍。 由于技術裝備發生了質的變化,具有先進技術水平的“短流程”生產工藝:煉鋼(精煉)一連鑄管坯一連軋管在無縫管企業大量涌現,其產品質量普遍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覆蓋了石油、化工、鍋爐、煤炭、汽車、船舶、電站以及軍工、航空、航天、核能、鋼結構等行業和領域,同時還部分出口;還有一批具有高附加值
、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如特殊扣套管、高鋼級鍋爐管、鉆桿等產品正在開發或在批量試生產中,不久將替代進口產品。 (2)國內市場 第一,無縫鋼管市場發展迅速,主要品種供不應求。 “七五”以來,我國引進了幾套先進的無縫鋼管生產機組,帶動了我國無縫鋼管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在產品質量、品種、數量等方面縮短了與工業發達國家的差距。 近10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穩定發展,鋼材總消費量和無縫鋼管消費量都隨之快速增長。199l一2001年10年間,無縫鋼管消費量由350萬噸增加到509萬噸,年均增長僅4.1%。而2001—2004年4年間,無縫鋼管消費量由509萬噸增加到902萬噸,年均增長率達19.3%。所以,無縫鋼管消費量較2001年前,年增長率提高了4.7倍;同期,無縫鋼管產量分別由230萬噸增長到500萬噸和908萬噸;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0長到500萬噸和908萬噸;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0.7%與20.4%,無縫鋼管產量較2001年前,年均增長率提高了1.9倍。 2001年同2000年相比,我國無縫鋼管的生產量與表觀消費量同時各增加近85萬噸,增幅為20.4%;進、出口量基本相當,分別為45.4萬噸和41.1萬噸,增幅為26%。2004年與2001年相比,生產量增加408萬噸,增幅達81.6%;表觀消費量增長393萬噸,增幅為77.2%。進、出口量均有所增長,分別為69.2萬噸和75.5萬噸,增幅為52.4%和83.7%。 第二,國內無縫鋼管市場發展趨勢。 消費結構進一步升級,擴大了國內無縫鋼管市場空間,尤其對高檔專用管需求量大幅度提高,根據預測,2005年我國無縫鋼管消費量約將達到1100萬噸以上,其中專用管將占60%以上。因此,立足國內市場是我國無縫鋼管持續穩定發展的可靠支柱。 3.我國無縫鋼管行業存在的問題 全行業發展不平衡。一直以來外供鋼坯企業,在鋼管產量猛增的形勢下,國內坯料來源大有緩解,但價格仍在高位運行,造成成本增如,給企業效益增長帶來了難度。小規格無縫管因其投資少、見效快,一大批民營企業像雨后春筍般建設起來,他們靠成本低廉、政策靈活之優勢與老國企爭奪國內無縫管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尚需進一步改善,以提高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目前,我國熱軋成品鋼材(坯一材)成材率為94.9%,其中,熱軋無縫鋼管(坯一材)成材率,視其技術裝備水平不同波動較大,技術先進軋機一般為90%一92%,技術落后軋機僅為80%左右;熱軋無縫管噸管電耗先進軋機為100—150kWh/t,落后軋機為300kWh/t以上;軋機作業率先進軋機為75%以上,落后軋機為70%以下。 國民經濟中需求的特殊用途、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鋼管,短期內還無法完全滿足需求,尚需依賴進口。如特殊扣套管,還有高鋼級高壓鍋爐管、油井鉆桿等仍需部分進口。 無縫鋼管同焊管在市場上存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過去人們普遍認為焊接鋼管在質量上、安全性上不如無縫鋼管,加上其材質一般為普鋼Q235,生產工藝又較簡單,因此成本遠低于無縫鋼管。因其用途僅限于一般民用建筑和低壓流體輸送管道,所以盡管其價格遠低于無縫鋼管,也無法同無縫鋼管爭奪市場。但進入21世紀后,先進的焊管金屬裝備在我國陸續出現,由于焊接工藝技術的提高,焊縫質量發生了質的改善,一些中小規格焊管,因其質量接近或達到無縫管水平,正向原屬無縫鋼管應用領域進軍,例如低中壓鍋爐用管、J55級石油套管
以及X70級以下的油、氣管線管等。 三、中國無縫鋼管行業發展戰略 1.提高鋼管企業集中度,走聯合發展之路 加速資產重組和聯合兼并的步伐,進一步提高鋼管企業的集中度,有利于合理配置資源和占領市場,發揮各企業優勢,增加企業綜合競爭和抗風險能力。 實現專業化分工,組建巨型、跨國鋼鐵集團公司,是目前國際市場新的發展趨勢。我國無縫鋼管行業的現狀是工廠多而散,全國約有113家鋼管廠,150臺、套軋管機(組),但50萬噸級的機組僅有4套,約占2.8%;10萬噸級以上的有12套,約占8.1%;2—8萬噸級的約占12.4%;其余1萬噸級以下的機組約占76.7%,均屬工藝裝備落后、污染環境嚴重的淘汰性機組。 現在面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國無縫鋼管行業要發展,必須改變現狀,適應目前國際市場發展趨勢,逐步實現國內鋼管產品市場的重新分工,組建跨地區跨部門的集團公司,增強國際競爭能力,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鑒于目前我國無縫鋼管行業現狀,建議分步走,先是本地區本部門聯合,例如包鋼最近將三個鋼管廠聯合組建為一個廠,寶鋼將魯寶等廠統一劃歸鋼管分公司管轄。然后再進一步組建跨地區、跨部門的鋼管(集團)公司。例如,以現有的獨立大型無縫鋼管公司為主組建集團。組建亦可先以組建聯合采購、生產、銷售集團公司,逐步發展為資產一體化的集團公司。 2.更新和淘汰須同時進行 目前無縫鋼管的生產能力大于市場需求量,不宜重復建設一般水平甚至低水平機組。要依靠設備更新,增加部分先進能力,同時淘汰部分相對落后沒有競爭能力的設備,使先進技術裝備在現有基礎上再提高一步。新增能力可以新建也可以用先進技術改造原有設備。 新建機組一是要有可靠的原料,無縫鋼管企業應有配套齊全的冶煉和加工系統(或有長期合作的戰略伙伴)。二是機組本身應為先進水平。至今仍采用落后工藝裝備、靠廉價勞動力參與市場競爭,已經無濟于事。 3.無縫鋼管行業與焊接鋼管行業保持協調發展 世界上無縫鋼管與焊接鋼管均以各自優勢占據著各自的市場份額。兩者在共同的適用范圍內相互競爭,同時在品種上又相互補充。競爭促進了鋼管質量提高和成本降低。目前無縫管和焊管的新工藝、新技術增強了其生命力,在很多領域無縫鋼管不能被焊接鋼管或其他管材所取代,同樣焊管也不能被無縫鋼管或其他管材所取代。在我國兩者應該協調發展、發揮各自的優勢。